打印页面

首页 > 老黄历二十四节气 小满下一个节气

小满下一个节气

小满,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象征着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充满希望。在小满之后,紧接着的节气是芒种。芒种节气通常在每年的6月5日至7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它标志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启幕。芒种一词,含义独特,一是指有“芒”的麦类作物(如大麦、小麦)已经成熟,亟待收割;二是指谷黍类有“芒”的作物(如晚谷、黍、稷)需要抢时播种。因此,“芒种”也称为“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预示着农民即将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三夏”大忙时节,即夏收、夏种、夏管。

芒种的气候特征

芒种时节,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真正进入了闷热潮湿的盛夏季节。此时,南方地区正值梅雨季节来临,阴雨天气持续,日照稀少,天气闷热潮湿,器物易霉,故又称“霉雨”。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先后进入梅雨期,降水频繁,常常出现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过程。

北方地区,虽然尚未进入雨季,但气温较高,雷阵雨天气也开始增多。这种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一方面为春播作物的生长和夏播作物的出苗提供了充足的水热资源,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并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挑战。

芒种三候:仲夏的物候变迁

古人将芒种分为三候,细致地观察了此时生命的更迭:

一候螳螂生:去年深秋螳螂产下的卵壳,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小螳螂纷纷出世。螳螂是自然的捕食者,它的出现象征着生命循环的延续。

二候䴗始鸣:䴗(jú),即伯劳鸟。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感阴而鸣,其鸣叫声尖锐嘹亮。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鸟,又名百舌鸟,能够模仿其他鸟的叫声。但到了芒种三候,感阳而发的反舌鸟因阴气微生而停止了鸣叫。这三候生动体现了仲夏时节阴阳转换对生物习性的影响。

芒种节气的习俗

芒种节气的习俗多与农事活动相关,并蕴含着祈求丰收、安度夏天的美好愿望。

安苗仪式:祈求丰收:这是皖南地区盛行的农事习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送花神:饯别春天:农历二月二“花朝节”迎花神。到了芒种,已是百花凋零、绿树成荫的仲夏,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这一习俗在《红楼梦》中有详细描述,颇具雅趣。

煮梅:消夏解乏:芒种时节也是南方梅子成熟的季节。但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民间素有“煮梅”的习俗,如制作酸梅汤,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开胃消食,是极佳的夏季饮品。

芒种节气的养生

芒种养生,要顺应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关键在于 “防暑祛湿” 和 “调养心神”。

在饮食方面,宜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可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绿豆、赤小豆、薏苡仁、冬瓜等。由于出汗增多,要注意补充钾元素,可适当吃些香蕉、菠菜、毛豆等。同时,夏季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应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在起居方面,应顺应昼长夜短,晚睡早起(但勿过晚),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中午最好能小憩片刻,有助于解除疲劳。由于天气炎热,易出汗,要勤洗澡、勤换衣,以保持皮肤清洁,疏泄阳气。情志上,要力求静心养性,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忌恼怒忧郁,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即所谓“心静自然凉”。

芒种节气与农业生产

芒种是农业生产上承前启后的关键节气,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的收成。“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这句农谚精准地概括了此时的农事特点。

此时,从南到北,夏收(收割冬小麦等夏熟作物)、夏种(播种夏玉米、夏大豆等秋收作物)、夏管(管理春播作物如水稻的肥水、防治病虫害)三项任务交织在一起,时间紧,任务重,是一场与天气赛跑的“龙口夺粮”。必须抢抓农时,及时收割晾晒已成熟的作物,并趁墒情抢播下茬作物,同时管理好春播作物,为全年的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小满之后,紧接着的节气是芒种。芒种节气以其“有芒之谷可种”和“忙种”的双重含义,形象地揭示了这是一年中农事活动最为繁忙的时节。在这个节气里,人们通过安苗、送花神等习俗,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盼;通过煮梅等饮食方式,适应仲夏的气候特点。同时,芒种也吹响了“三夏”大忙的冲锋号,对全年的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理解芒种时节“争时”的内涵,掌握其气候特征、文化习俗和养生农事要点,对于我们顺应自然节奏、高效安排生产生活、保持身心健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

文章来源:https://www.a-xingzuo.com/2025/1006/405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