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老黄历二十四节气 寒露吃什么

寒露吃什么

秋意渐浓,寒露悄至。当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晶莹的露珠,气温由凉转寒,我们的饮食也自然需要顺应时节,做出相应的调整。寒露时节,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适应这一变化,注重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打下坚实的基础。

寒露时节的饮食,核心在于“润”与“补”。此时,秋燥愈发明显,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引发口干、唇裂、鼻干、咽痛、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燥”象。因此,选择滋阴润燥的食物是首要原则。同时,天气转冷,也需要适当进补,增强体质,但不宜过于温燥,应以平补、润补为主。

时令蔬果的馈赠

大自然总是最慷慨的供给者,每个节气都有其对应的时令食材。寒露时节,许多蔬果正值最佳赏味期,且其性味功效恰好能应对此时的气候特点。

莲藕是此时的明星食材。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经过春夏的沉淀,秋天的莲藕最为饱满甘甜。它生食性寒,能清热生津,润肺止咳;熟食性温,能健脾开胃,益血止泻。一碗热腾腾的莲藕排骨汤,既能补充水分和营养,又能缓解秋燥,温暖肠胃。

柿子也在这时披上橙红的外衣。柿子性寒,味甘涩,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生津止渴的功效。那软糯香甜的果肉,是缓解秋日口干舌燥的天然佳品。但需注意,柿子不宜空腹食用,且一次不可过量。

此外,山药、银耳、百合、荸荠、白萝卜等,都是寒露时节滋阴润燥的佼佼者。它们或入粥,或入汤,或清炒,都能为餐桌增添一抹秋日的温润。

餐桌上的滋补佳肴

将时令食材巧妙搭配,便能成就一道道既美味又养生的寒露佳肴。

芝麻核桃粥便是极好的选择。黑芝麻和核桃仁都是传统的滋补品,富含油脂和营养,有很好的润燥滑肠、乌发健脑之功。将二者与大米同煮为粥,香气扑鼻,晨起食用一碗,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因秋燥引起的便秘和皮肤干燥。

螃蟹是寒露时节不得不提的美味。“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前后正是蟹黄丰满、蟹肉肥美的时节。螃蟹性寒,味咸,具有滋阴清热、活血化瘀的作用。品尝螃蟹时,佐以姜末、醋汁等温性调料,可以中和其寒性,既能享受美味,又不易损伤脾胃。

而对于喜欢喝汤的人来说,沙参玉竹老鸭汤是一道经典的润燥汤品。鸭肉性凉,能滋阴补虚,清热健脾;沙参、玉竹则是滋阴润肺的常用中药材。这几味食材合而炖汤,味道鲜醇,滋阴润燥的功效尤为显著,特别适合体虚或有阴虚内热倾向的人群。

南北各地的饮食习俗

中国地域辽阔,寒露时节,各地也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习俗。

在北方,寒露时节天气已寒,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温热补益的食物。芝麻糕、菊花酒是常见的节令食品。芝麻糕寓意健康长寿,其香甜软糯的口感也深受喜爱。而饮菊花酒,则有祛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符合秋季养生的主旨。

南方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水网密布,盛产螃蟹。寒露品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饮食文化。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在此时蒸上几只螃蟹,家人围坐,闲话家常,享受秋日的丰腴。

在岭南地区,气候仍带余热,且比较干燥,人们更喜欢用汤水来滋润身体。除了老火靓汤,用雪梨、冰糖炖制甜品,或者用甘蔗、茅根煮水代茶饮,都是简单有效的润燥方法。

饮食之外的贴心提醒

除了吃什么,怎么吃也同样重要。寒露饮食,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忌过度辛辣。秋季肺气偏旺,过量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味食物,容易助燥伤阴,加重口干舌燥等症状。

二是注意保暖,尤其是足部。寒露过后,日照减少,寒气渐生,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应及时增添衣物,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三是保持心态平和。秋日萧瑟,易引人感伤。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使神志安宁,也是顺应秋收之气的一种养生方式。

当寒露的露珠在清晨的草叶上闪烁,当时令的食材在厨房里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们便在与自然的节律同步共舞。用心品味每一口食物的本真滋味,让身体在食物的滋养中安然过渡,这便是寒露时节最朴实也最智慧的饮食之道。

文章来源:https://www.a-xingzuo.com/2025/1007/405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