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老黄历二十四节气 霜降禁忌

霜降禁忌

深秋的庭院里,晨起的草木覆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那不是雪,是霜。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就这样悄然而至。老人们常说,霜降之后,日子便一天冷过一天了。在这由秋入冬的关口,天地间的气息流转变得急促而肃杀,于是,一代代人的生活经验里,便沉淀下了许多不成文的规矩,我们称之为“禁忌”。这些禁忌,并非迷信的枷锁,更像是先民与自然共处时,所体悟到的一种谨慎而诗意的生存智慧。

一、 忌秋燥伤身,宜润养平和

霜降时节,雨水渐少,北风渐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干冽的气息。这便是中医所说的“秋燥”。此时,人体最易被燥邪所伤,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涩、咳嗽少痰等诸多不适。因此,首要的禁忌,便是忽略身体的润泽。

饮食上,那些经过夏日炙烤、本就内热蕴结的身体,再也经不起大量辛辣燥热之物的刺激。辣椒、生姜、花椒之类,虽能带来一时的暖意,却如同向干燥的柴堆里投入火星,极易引动内火,耗伤津液。转而应多食些甘润平和之物。一碗热气腾腾的百合粥,清心安神;一盏晶莹的冰糖雪梨,润肺止咳;几颗熟透的柿子,挂在秋日枝头,如同小小的灯笼,是此时节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能润肺生津,补虚劳不足。就连那平日里寻常的白菜、萝卜,经霜之后,味道也愈发清甜绵软,于平淡中滋养着身心。

起居之间,亦忌大汗淋漓。剧烈的运动,让阳气随汗液过度外泄,反不利于秋冬的收藏。适宜的是缓步当车,登高望远,让身体在微凉的秋风里,微微发热便好。心绪更要忌大悲大喜。秋日萧瑟,本就容易引人感伤,若再刻意去读那些凄婉的诗词,听那些哀怨的曲调,难免会陷于悲秋的情绪之中,伤了肺气。保持心境的平和淡泊,本身便是最好的“润燥剂”。

二、 忌寒气侵体,宜暖护关节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自此,寒气取代了燥气,成为天地间的主宰。这股肃杀的寒气,无孔不入,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尤其会侵袭那些关节缝隙之处。

年轻人往往自恃体健,对此不以为意。秋风起时,仍身着单衣;晨露未晞,便贪食生冷。这无异于敞开大门,迎接寒邪的入侵。膝关节、肩颈、腰腹,这些地方一旦被寒气盘踞,当时或许不觉,待到年纪渐长,或逢阴雨天气,那酸楚疼痛便会如期而至,如同岁月的债主,前来讨要年轻时欠下的健康债。因此,老人们总会絮絮地叮嘱:“霜降了,该把秋裤穿上了。”这朴素的叮嘱里,蕴含的是最真切的关怀。

保暖,需从头脚做起。头部被称为“诸阳之会”,风寒袭来,此处首当其冲,一顶合适的帽子,便是最简单的护卫。而“寒从脚底生”,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极易受凉。每晚用温热的水泡一泡脚,直至周身微微发汗,不仅能驱散一日的寒疲,更能引火归元,助人一夜安眠。至于那冰镇的饮料、寒凉的瓜果,此时更应敬而远之,一杯温热的红茶,或是一小盅醇厚的黄酒,才是暖身暖心的应时之物。

三、 忌晚睡晚起,宜顺应天时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到了霜降,这“早卧早起”更添了一层深意。白昼渐短,黑夜渐长,这是自然在提醒万物,收敛的时节到了。

人若违背这时令,依旧熬夜不眠,便是在强行调动本该内收的阳气。如同在本该熄火休息的深夜,仍拼命地添柴鼓风,长此以往,不仅精神困顿,身体的根基也会被动摇。而赖床晚起,看似补足了睡眠,实则错过了清晨阳气生发的最好时机,往往导致一整天都精神萎靡,浑浑噩噩。

理想的作息,是随着日落而渐生倦意,在亥时(晚间9至11点)之间便安然入睡。此时入睡,最能养阴,为身体积蓄足够的能量。而清晨,不必待日上三竿,在卯时(早晨5至7点)左右,随着天光一同醒来。披衣起身,推开窗,吸入一口清冽而新鲜的空气,整个人便如同被洗涤过一般,神清气爽。这不仅是养生的法则,更是让自身的生命节律,与宇宙的宏大呼吸同步,从中获得安宁与力量。

四、 忌大兴土木,宜静守待藏

在古人的观念里,四季各有其“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霜降,正处于“收”的极致与“藏”的开端。此时,大地的气机开始由向外发散转为向内收敛、闭藏。

因此,在人事上,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忌讳那些大规模扰动土地、破坏自然安静状态的行为。譬如,不宜再大兴土木,建造房屋,或深挖土地。因为这不仅打破了大地准备冬眠的宁静,也容易引动不应引动的“土气”,在风水家看来,这是不吉的。从更直观的角度看,此时动土,工程易受寒潮雨雪的影响,且天寒地冻,施工者也倍加辛苦。

不仅是动土,生活中的诸多事宜,也应遵循“收敛”的原则。不宜进行远途的跋涉或开始全新的、充满冒险的商业投资,因为此时的气场趋于保守和稳定,不利于开拓。更适宜做的,是整理、总结与规划。清理家中的杂物,如同清理内心的纷扰;总结一年的得失,为即将到来的一年做好准备。这是一种“静守”的智慧,在表面的静止之下,是能量的积蓄与生命的沉思。

文章来源:https://www.a-xingzuo.com/2025/1021/415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