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黄历二十四节气 江苏立冬吃什么
江苏立冬吃什么

秋意渐浓,北风初起,当梧桐叶纷扬落下,便到了立冬节气。在江苏这片土地上,立冬不仅仅是一个时令的标记,更是一个充满温情的饮食仪式。人们遵循着“秋冬养阴”、“立冬补冬”的古训,借由一道道时令美味,积蓄能量,抵御严寒,也寄托着对健康与团圆的朴素祈愿。
南京一带,素有“立冬唰得嘎嘣脆,不吃饺子冻耳朵”的戏言。这里的“饺子”,并非北方的水饺,而是指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一锅奶白色的羊汤,炖煮得滚烂的羊肉,撒上一把翠绿的蒜叶,再配上一块刚出炉的烧饼,便是南京人立冬餐桌上的绝对主角。羊肉性温,能补气血、暖脾胃,一碗下肚,从舌尖暖到心底,仿佛为身体筑起了一道温暖的屏障。老南京人常去城南的老字号,点上一碗羊肉汤,就着烧饼,吃得鼻尖微微冒汗,这才算过了立冬。
苏州、无锡等地,立冬的滋味则更为精巧细腻。一块色泽酱红、油光发亮的酱方肉,是餐桌上的重头戏。选用肥瘦相间的带皮五花肉,经过长时间的文火慢炖,酱油与糖的风味深深渗透,肉质酥烂到几乎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咸中带甜,正是典型的苏帮风味。除了酱方,一道用鸡脯肉、火腿、冬笋、香菇等切丁炒制的“炒三鲜”,也必不可少,取意“合家团圆,丰衣足食”。此外,暖意融融的暖锅也开始登场,家人围坐,锅中荤素搭配,汤汁沸腾,驱散了江南冬日特有的湿冷。
在扬州、镇江等淮扬菜系的发源地,立冬的饮食讲究时令与滋补的结合。此时,螃蟹虽近尾声,但雌蟹的蟹黄正凝结得坚实饱满,公蟹的蟹膏也丰腴黏唇,清蒸大闸蟹依然是许多家庭不愿错过的时令珍味。佐以姜醋,既能去腥增鲜,又能中和蟹的寒性。食罢螃蟹,一杯用姜丝、红枣、红糖冲泡的姜枣茶,是暖胃驱寒的绝佳饮品。而更为滋补的,则是一盅精心炖煮的老母鸡汤,汤色金黄,味道醇厚,是补益元气的上品。
南通、盐城等沿海地区,立冬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江河湖海的馈赠。鲜美的鱼肉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红烧鲫鱼、清蒸鲈鱼都是常见的选择。各种贝类,如文蛤、蛏子,或煮汤,或爆炒,味道极其鲜美。一碗热腾腾的鱼汤面,汤底乳白,面条筋道,是许多沿海人家立冬早晨的暖心选择,既补充了营养,也寓意着“年年有余”。
除了这些地域特色鲜明的菜肴,一些寓意吉祥的糕点和小吃也在江苏各地的立冬习俗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苏州,立冬前后会吃一种用糯米粉包裹豆沙馅的团子,象征团圆圆满。而在南京,则有立冬吃南瓜的习俗,认为吃了南瓜可以保佑整个冬天都不会受寒咳嗽。这些看似普通的食物,被赋予了美好的祝愿,代代相传。
立冬时节,江苏人的饮食智慧还体现在对食材的巧妙搭配上。例如,在烹制羊肉时,常会加入白萝卜同炖,萝卜能吸收羊肉的膻味,其性凉的特性也能平衡羊肉的燥热,使得补而不上火。烹饪螃蟹这类寒性食物时,必定辅以温性的生姜、紫苏。这些细微之处,无不体现着中医食疗中阴阳平衡、和谐养生的理念。
随着时代变迁,一些传统的立冬食俗或许有所简化,但那份借由食物传递的温情与对健康的追求却从未改变。无论是忙碌的现代家庭选择在餐厅预订一桌立冬宴,还是依然坚持在家慢火煲汤,其核心都是对季节更替的感知,对家人健康的关怀,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温情守望。食物的味道,就这样与节气的记忆、家的情感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江苏人心中独特的立冬印记。
责任编辑:爱星座网
文章来源:https://www.a-xingzuo.com/2025/1106/43336.shtml
